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泰緬週----成果發表



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持與捧場
相信所有人都捐得很開心,也吃得很開心!!
這次的活動
一共募得 66,721 台幣與 338 泰銖
所有款項將會送到泰國與緬甸
協助改善當地的教育

相信大家在這次活動
得到許多泰緬當地的消息
除了這週的活動
別忘了我們將會在今年八月
實際到當地服務
還請大家持續關注!!
再次謝謝所有參與此活動的人!!

2008服務心得-- 台灣大學外文系四年級 林佳瑩

第二次去緬甸,經歷了幾個月來的困難與衝擊,終於讓計畫順利的成型,我們感到非常驕傲。但在我們接觸到新的一批孩子,無論是緬甸人還是和華人,我們還是會感到相當的渺小和心疼。心疼的是,這次我們縱使更加的了解了他們的問題和需求,我們也知道我們能夠為他們做什麼以後,是否我們有能力和時間去達成我們很想要給予的承諾? 去年從緬甸回國後,半年的時間中,我有幸認識了在許多國家不同的志工和計畫,心中只有一個想法,我不希望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純粹體驗的國際志工,我想要參與這件事情---我想像這是人類發展小小的一環。於是下半年我決定要繼續這個計畫,想要和更多人一起深入的認識那塊土地,然後踏實的做一個不後悔的計畫。當然更重要的,是延續這件事情,讓這個感動傳承下去,讓更多的華僑學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回去服務他們的母校,也讓更多的華僑子弟可以因此被激發、鼓勵,對學習或者人生有不同的想法。
光是準備計畫的過程,我們就遇到了緬甸五月初的風災、募款資源分配問題、甚至七月初原本談好的三所華文學校又遇到了軍政府的刁難,把服務時間大幅的縮短,種種的問題,團隊常常必須開會討論安全與傳染病的問題如何克服、對於給風災或大雨托兒所抑或團隊的捐款如何做分配與交代、如何和電話很難打通的緬甸華僑學校進行溝通以爭取更多的時間,我們是多麼想要創造與學生相處的機會!最後當然還有我們所設計的課程該如何符合學生的程度與需求,也讓教學組有了多次的辯論。但這些困難都讓我們成為危機處理相當成熟的合作夥伴,是一個難得的學習過程。
抵達仰光的那一刻非常的感動,這半年來就是為了這些時刻而奮鬥,而我好想念緬甸的星空、綠草、味道…。花城眉苗據說是世界上少數氣候如此宜人的地方,在眉苗服務的一整週讓我再次感受到夢想成真---就像在小說「綠屋的安妮」的愛德華王子島中教書的情境一樣,那裡的孩子重感情,花城的景色優美,如果我將要有一個GAP year,那我會毫不猶疑的來這裡。
臘戌是團員中大部分僑生的故鄉,三所學校的校長帶我們參訪校園、雲南會館、果敢文化館等,並且回答所有我們對於華僑教育沿革、學校經營困境等的問題。許多校長與董事向我們表達了最近台灣停招緬甸僑生的困擾,希望我們能夠把他們的想法帶回來,期待明年可以恢復招生。來台灣念大學是大部分華僑念華文高中的原因,是他們繼續升學的動力。
透過去年合作的U Thein Aung先生,我們也有幸協助一所僧侶學校創設大雨托兒所,讓貧困家庭的幼兒可以受到照顧。僧侶學校讓我們看到一位和尚經營學校的用心和企圖心,他非常有組織的、按部就班的規劃學校的建設語教學品質,也讓小和尚、老師們有許多自由的發展空間。透過這個機會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僧侶的教育體系,也對佛教有了另一種的感受。
第二次來到緬甸,對於生活已經是相當適應,這次因為五月所舉辦的募款活動讓我感受到,原來只要用心,我們就可以幫一個學校創造那麼一些機會!於是今年更著重在觀察潛在的合作機會,希望能透過訪談得到的資訊,帶回台灣做為未來計畫的需求評估或者可以提供給其他團體來幫助緬甸。這次我非常感謝每一個支持我們的朋友和協助的單位,更感謝幾個月一起努力的夥伴,這個學習的過程讓我發現了我們創造機會的力量,我們將在這條路上繼續前進!

2008服務心得-- 台灣大學醫學系四年級 黃冠霖

學期末看到了緬甸再見家鄉服務隊徵收隊員的消息,雖然平常會在課餘時間去作志工,不過也僅僅是幫助小孩課輔或是去醫院急診室作簡單的篩檢工作,完全沒有作過國際志工的經驗。沒有想到經由這一次經驗竟然學到了怎樣去拉贊助、怎樣去準備教材和寫教案、如何去處理財務的相關問題。某些方面來說,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利(甚至是期末考都是很驚慌的準備…),但是卻得到了一些醫學生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得到的經歷,緬甸藍藍的天空和高高的佛寺所組成的樣貌一直到現在還映在我的心中。
緬甸,一個直覺上異常落後的國家,每個人的日平均所得甚至不到1美元,在這裡,沒有貧富差距的問題,每一個人口袋裡的錢都捏著緊緊的,明天的三餐可能還沒有著落,卻可以快樂的圍在一起唱歌跳舞,明天的事明天再煩惱。大多數的人終其一生只能當作國際社會中被剝削的一員,看似迷濛苦暗的未來,卻反而讓每一個人瞭解人生在世苦痛,不如即時盡量行樂才是王道。台灣繁榮的經濟和商業活力是其它國家遠遠難以比擬的,走在路上的行人莫不行色匆匆緊縮眉頭,精神壓力已經成為謀殺我們的一大殺手,然而在緬甸這背負更大經濟壓力的環境下,卻鮮少有精神疾病出現,或許此為我們可以效彷和深思之處。
此次旅行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對海外僑教的瞭解,與其名為照顧海外的僑胞或是幫助當年的國民政府老兵,不如說中華民政府把緬甸的僑胞教育當作是和對岸的政府交兵的戰場比較實際。當地的華文教育在資源缺乏的情形下找不到優秀和適合的老師,只能以學養學,把資歷尚淺的畢業生當作補充老師的資源,因此師資往往素質很低落也沒有跟上時代的教材(當地甚至在使用民國80年代的國邊本課本當作教材),教育出來的學生往往很難去跟上潮流。即使如此,看到當地得華人義無反顧的捐出大把金錢想要維持中華文畫的延續還是頗受感動,對他們來說,做出很多付出只是為了想要自己的子女可以把身為華人的驕傲和傳統傳遞下去,為了這個目的當地的華人辛辛苦苦的維持華文學校到現在。
台灣官方政府和中共政府都以幫助僑胞教育為由進行援助,可惜的是雙方面都以拉攏地方關係為主要目的,僑教的幫助其實往往是其次,對岸甚至常常在該地進行文化洗腦的動作,不斷灌輸該地華人是中國人的觀念,此舉反而有礙華人和緬人的溝通和互相的交流和協助,私深深以此行為為恥,援助行為若此不得不深深思考其行為的正當和必要性。
正因為沒有報酬的回饋,讓每一個體驗作志工的人都可以敞開心房真正的面對人性的需求和逃離功利的自己,短短的21天行程很難去說出真正帶來一些大大小小的改變,對參加的人而言,對世界的影響是在往後10、20年甚至還要在遠久,我們相信這一趟旅程雖然花費不貲,但對每一位贊助我們的而言,我們所要做的是將志工得經驗和收穫在未來的生命中回饋,因為這一趟旅程讓我們可以在未來的路上付出的更滿足。

2008服務心得-- 臺灣大學護理系二年級 姜靜明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隨著「台大國際事務研習社」的團員們回到緬甸去服務,也謝謝所有的團員們給我這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可以跟著大家出團去服務.。參加了這次服務,我覺得獲益良多,自己不僅學到很多東西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國家,也知道了要當一名國際志工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為了這次的出團,準備了一個學期、忙開會、忙募款、準備教案、行前預演等等……這樣團隊才能順利的完成了這次的服務,也跟大家說聲「辛苦了」。
這次出團服務我們去了仰光,眉苗和臘戌三個地區的僧侶學校和華僑學校最後也去了瓦城華文學校參訪,緬甸是以佛教聞名的國家,大部分的緬甸人也是信仰佛教,在緬甸到處都可以看到金塔、佛塔、所以緬甸也可稱之為「GOLDEN LAND」,團隊這次的仰光行其實並不是在仰光市內,是距離仰光不遠處的瑞畢達和果木兩個小村落,這兩個村子雖然在仰光附近,但是,它們和仰光城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仰光」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瑞畢達和果木」房屋是用木板用的,有的是稻草屋,路也是泥土路,在那裡完全看不出來仰光那繁榮城市的痕跡。它們是被大家遺忘的小村落,村裡的小孩們因為種種因素沒有辦法到城裡的國立學校唸書,所以村落的小朋友們就到僧侶學校裡去學習,看到小朋友們在簡陋的木板教室裡學習,教室下面都是泥巴和垃圾,有的因為教室不夠,書桌不夠所以必須分時段上課,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我真的不得不佩服僧侶們和小朋友的不願向命運屈服的精神。
結束了仰光行後,我們有接著到了眉苗的華僑學校去服務,「華文學校」和「僧侶學校」是完全不一樣的性質,但相同的也就是他們都是在沒有緬甸政府幫助而是自己艱辛萬苦辦理的。我們這次是去了一所名叫「年多」的學校,團員們準備了一些課外知識,衛生保健方面的課程,雖然團員們是去幫他們上課但也是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很開心能在眉苗服務也能認識很多的學弟妹,大家一起上課,一起製作再生紙、水火箭、一起玩遊戲,分享自己的經驗。與他們熟悉,建立了友誼,到了服務結束的時候,我都有點捨不得離開了。
到了臘戌,我們團隊就去了華文學校和僧侶學校去服務。「臘戌」一個眾多華人居住的小城鎮,鎮上有很多所華文學校。我們這次到了一所華文學校,但是開放所有鎮上學校的學生來參加,因為時間有點緊湊本來以為不會有什麼學生。沒想到當天人數超出我們想像的多,讓大家團員們有點難以招架,結束了華文學校的課程我們就到了僧侶學校的托兒所服務,不同於其他托兒所的是,到托兒所的小朋友們每一天早上要在上課之前唸佛經,有的小朋友因為年紀太小,也就只有跟著僧侶支支吾吾的唸,自己本來以為小朋友們應該很容易帶。結果,到了當天才發現帶小朋友也是一門學問,自己相當佩服托兒所的小老師們的耐心。
結束了21天的服務行程,我覺得自己真的成長了不少,也學到了很多,這21天的服務,一起和大家相處,有歡笑也有淚水讓我有一個難忘的回憶。謝謝大家。

2008服務心得-- 臺灣師範大學地科系五年級 楊曉梅

我是緬甸僑生,自從來到台灣四年後這是第一次回緬甸,緬甸的點點滴滴在我的記憶中一切是那麼的熟悉,總覺得我可以為我的家鄉、為我的同胞做點什麼…於是帶着期待,我踏上了回家鄉服務的旅程。當我回到了緬甸才發現記憶中熟悉的一切,確是那樣的陌生。
才剛抵達仰光,對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心中真是難受。在仰光我們去看了一些僧侶學校,印象很深刻的是「雪比達」的一間僧侶學校,學生大概有一百五十名,是從幼稚園到四年級,卻只有兩位女老師,教室呢?更不用說了,只是一間簡陋的大廳,而我們只看到兩張小圓桌,看到這些久久無法平息我心裡面的悸動。這群大多是從風災地區搬過來的孩子們,過著沒有能力上學、沒有能力吃飯的生活,他們要的只是求個溫飽,生活中其他物質而這間僧侶學校所提供的免費午餐更是成為孩子們想要來上學的動力,學校又是完全免費,更加突顯了僧侶們多麼想要讓孩子們得到學習的機會的熱心。在這個充滿泥濘地的貧困的鄉村裡只靠著化緣而來的供應著這個學校,誰會知道那是多麼的不容易,又有多少人會看得到這些呢?辛苦的老師們不單要教書還要輪流煮飯,有位老師告訴我們:只拿很底的薪水,在這裡持續的教書只是憑著對孩子們的愛心和想要讓孩子們成才的願望,使她繼續的做下去;聽到這些我只能打從心裡敬佩這些老師。雖然知道在同一塊土地上有着很多比我活得辛苦、活得匱乏,如今親眼見到了這些,而我卻無能為力的時候,心中滿是感嘆。唉!我們所能夠做的有限,而我們這個服務團所能帶給他們的能夠持續多久?我們還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呢?但真的很期待這些孩子們能夠從我們身上看到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人關心他們,在乎他們,期待幫助他們。更是期待他們能夠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生活的目標、活得有盼望,有喜樂。期待政府多一點點的關心國家、多一點點的照顧人民、多一點點在乎民心。

2008服務心得-- 台灣大學電機所三年級 張如因

這次我們到緬甸服務參訪了兩種體系的學校,一種是由僧侶所辦的緬文學校;另一種是由華僑所辦的華文學校。華文學校的上課時間乃早上六點到八點、三點到五點上;八點到三點為緬文學校上課時間。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僧侶學校是在臘戍地區的SEIK TA SUKHA MONASTERY,此校從托兒所、幼稚園一直到七年級(註1)。這是特別針對臘戍地方的經濟狀況較差的家庭所設立的學校,因此學雜費全免。老師的薪水與學校營運經費皆由信眾或家長樂捐而得。
我們曾經問過學校的住持:「學生從這裡畢業之後,八、九、十年級需銜接緬甸政府官辦的緬文學校,學生的程度相比於官辦學校的學生,如何呢?」住持很驕傲的對我們說:「從他們這裡受教的學生,程度比官辦學校的學生更好!」我們好奇於他們辦學成功的關鍵為何?與住持、學校老師、行政人員請教之後約略可歸納出兩個可能的原因:一乃考試制度,緬文官辦學校兩個禮拜舉行一次考試,此校一個月舉行一次考試以避免學生強記知識,如此一來因為考試的範圍較廣,學生需靠理解才足以在考試時有好的表現。二乃留級制度,這是這所學校相對於官辦學校所特有的制度,只要一科不及格學生就得留級。當發現學生成績不理想時,住持與老師會主動與家長聯絡,共同討論原因,另一方面也可趁此機會與家長溝通教育概念。期末學生如無法達到標準,就算最後的成績離及格只有幾分之差,依舊得留級。(註2)
如果只是這些制度上的原因,為什麼緬甸官辦學校做不到?如果只要改幾個規定就可以提昇教學品質,為什麼政府不這麼做?
從學生那裡,我們聽到了其他的資訊。大部分的眉苗或者臘戍的華文學校學生不喜歡上緬文學校唸書,部份原因是緬文學校的文憑不能給什麼就業上的幫助,另一方面學校常常會有很多額外的收費,甚至可用金錢來買得成績。
如果成績可用金錢來取得,那麼不僅留級失去意義了,也會因此降低學生學習的意願。
貪污的原因是什麼?是人性使然?還是迫於無奈?
在另一次的採訪中我們得到了以下的訊息。 「緬文教師的薪水無法負擔生活所需,才會導致貪污。」 「那為什麼不提高教師薪水?」 「每次提高教師薪水,就會導致通貨膨脹。因為政府沒有實質的增加經濟實力無法負荷較高的薪資。」 問題回到了「經濟實力」,緬甸政府是用什麼樣的心態在看待教育這件事呢?經濟與教育的問題太大,已經不是我們短暫的停留可以理解。
雖然緬甸教育現狀是如此,但我們依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努力,幫助學生對於未來多一點想像。鼓勵他們走出緬甸的教育現場,相信自己的人生可以有很多選擇,不管到哪裡唸書都好,多看看這個世界,把不同的思維與觀念帶回自己的國家,我想漸漸的、漸漸的風氣就會改變。


註1.緬甸學制為幼稚園兩年、一到十年級,十年級畢業相當於台灣的高中畢業。此校因為經費不足,目前只到七年級。2.校方在學期中一直都有與家長溝通,如果不幸學生得留級,家長會完全尊重校方的安排,並沒有因此到學校抗議等的狀況發生。

2008服務心得-- 臺灣大學護理系三年級 楊麗清

很高興這次能隨著”台大國際事務研習社’’回緬甸家鄉去服務。這次回去服務的感覺好像又重先認識一次自己的家鄉,看到了以前從來沒看過的面貌,包括家鄉美景、風俗民情、人民生活以及經濟、教育等‧‧‧然而我們這次去的目的並非單純的去玩,而是身負著傳達訊息的重責大任,我們要把一些生活常識傳達給家鄉的小朋友,因此眉苗年多學校給我們團隊取了個既貼切又動聽的名字-----“生活知識成長營” ,多麼好的名子啊!這個名字完完全全概括了我們團隊的宗旨。
另外,這次服務的過程中給我很深的體會,我覺得緬甸的小孩並沒有比別的小孩差,甚至比別的小孩多了一種對生活的熱情,他們注重禮儀,懂禮貌,重感情,講義氣……這種感覺特別在眉苗有很深的感觸,也許是我們待在那裡的時間比較久吧。在我們離開眉苗的當天,有幾位學生大清早就跑來送行,那種依依不捨的畫面真讓人印象深刻,甚至有兩位學生騎著摩托車一直追著我們的車,一路上挨著風吹日曬硬是送我們到城外,還流下了難能可貴的男兒淚。這一切的一切在我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也美化了我的生命,給我的人生又多加了一種特殊的意義。常聽有人說:人活在這世上,就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其實更難得的是當你付出時所帶來的喜樂,這種喜樂的感覺是無可替代的,它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一種吶喊,它會讓你知道存在的意義。
當然在服務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是難免的,例如:每個團員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詮釋問題的方法也會有一些差異,所幸的是每個團員都具有成熟的人格,只要溝通就可解決問題。另外因為緬甸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因此在行事方面我們必須低調再低調。雖然我們所做的並非觸犯法律之事,但我們仍然不能將它開明化,有時候會讓人覺得心中充滿無限的委曲,但為了顧全大局我們必須得這麼低調,總算這趟返鄉之旅畫下了美麗的句點。
我想對每位團員說:很感謝你們對緬甸小朋友所做的一切。你們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專業為緬甸小朋友打開了視窗,相信這會對他們的人生起很大的作用。另外我想說的是我很佩服台灣學生,你們竟然義不容辭的前往一個聽起來很恐怖的國家,而且還把自己養得胖胖的,總之真的很高興認識大家。

2008服務心得-- 台灣大學地質系四年級 銀麗華

光陰似箭、一轉眼我離開緬甸已經三年了,今年因為參加“國際事務研習社”而有機會回到緬甸服務。在這次去服務的過程中,讓自己學到、看到了之前在緬甸生活時,沒有看到或注意到的一些情景。也讓我更了解到了,大家彼此要相互忍讓的團隊精神。當我們在“仰光”第一天去僧侶學校拜訪時,才讓我了解到原來在我們大家不太會去注意到的角落裡,還有那麼多貧困的人。不管從老師們的口中或是從小朋友那得知的一些故事,聽了真讓人心酸阿!
當我們繼續前往緬甸東北邊,來到有花城之稱的『眉苗』時,看到生活水準較高的華人,也更明顯的看出緬人與華人的種種差異。在『眉苗』年多學校服務時,看到校方的董事、校長、老師、學生們熱情的接待我們,看了真讓人不得不感動。看到年多學生們天真、純樸、善良的眼神以及他們對我們的期望,似乎看到了自己國中時的模樣;然而在我們服務的短短三、五天內不知能帶給他們什麼?希望我們的社團有機會年年到緬甸去服務。
最後我們來到了我的家鄉『臘戌』最終服務的目的地,也是華人聚積最多的地方。原本我們有好幾天的時間可以服務,但因為有些特殊情況讓我們不得不減少了很多早已安排好的很多課程與活動,讓我感到有點遺憾。不過,讓我感動的是原本我們只跟三所學校接洽,但服務當天卻出現了很多其他學校的校長、老師與同學,真是讓我出乎意料,也很感謝聖光魯校長的熱心幫忙。服務完華文學校我們去參觀了大雨托兒所,看到了天真可愛的兩三歲小朋友,我們也有設定一些課程給他們,但因為他們年齡實在太小,還不太適合上課,最後只有放棄教學課程,只有去陪陪他們玩玩遊戲、唱唱歌,很敬佩在大雨教小朋友的老師們,都很有愛心與耐心。最後感謝對緬甸努力付出的正妹團長與各位團員,你們大家都很棒,希望我們大家以後還有機會到緬甸其它地方一起去服務。

2008服務心得-- 台灣大學地質系三年級 梁盈盈

對於國際志工的工作我並不是很了解就加入了『再見家鄉隊』,原本是想藉由團隊到緬甸服務時發覺我記憶中的緬甸與真正的緬甸人生活有什麼差異。但加入後才發現原來志工服務是這樣的,從許許多多瑣碎的工作開始,例;找贊助商、投計劃書、辦募款活動,募物資、物資分類、行程規劃、安全考量…..等等,處理過許多瑣碎的事情後,才組成這樣的一個團隊,服務完回到台灣的我們,現回想一切好不可思議。
我們這次去了仰光、眉苗、臘戌等城市的托兒所和華僑學校。到緬甸時的第一站為仰光瑞畢達、果木的托兒所和僧侶學校。我們發現學校因風災的影響重建中的教室停工、電路設備毀壞、學生家被摧毀不得不住校等事情。我們發放一些款項給學生物資和學校維修建築的資金,那裡的小朋友是如此的活潑可愛,沒有被環境所影響,讓我們很心疼。已不是第一城市的仰光比起我出國前已落沒了很多,這樣大的自然災害後道路沒有維修、環境髒亂、物價高漲,讓人民無法恢復以往的生活,要經過多久的時間才能重回正常的軌道。
我們從仰光搭夜車到眉苗,開始了我們華僑學校的服務。第一天剛開始學校學生不到五十,讓我心裡有點高興,因為對於上台講課我有點不習慣加緊張。人數少讓我沒有那麼壓迫感,也可以跟學生近距離的交流,後面幾天人數雖然有增加,但跟大家很熱烈的討論、分享經驗一起玩遊戲,變熟悉了上課就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也建立起一些友誼。我們出發到臘戌時,有些同學還送到郊外,落下不捨的眼淚,這讓我想起以前高中時期的一些事,我也曾對師友這樣依依不捨過,那些往事好像很久很久似的。
緬甸第三站『臘戌』我們服務的對象為僧侶學校和華僑學校,因學校只准許一天的服務,我們為了課程能上多一些,高中與初中大約分了六到七班。沒想到早上來的學生人數比我們想像的多,導致我們要多開幾班也多上了幾堂課,讓我們一度忙亂有點招架不住。比起眉苗的學生我對於臘戌的學生沒有很大的印象,因為只上了一天的課,基本上對每一個學生只有一面之緣,也沒有做深入的訪談,這一點我覺得有點可惜。不同於華僑學校是托兒所服務的三天,讓我有很多感觸。那裡的小朋友多數是一歲多至不到五歲左右,每天早上八點半就要到托兒所開始念佛經,他們雖然不懂但還是會跟著僧侶念一遍,吱吱喳喳的可愛極了,然後就是他們自由玩樂的時間。有兩位老師會陪同他們一起玩,同時也是管制小朋友。二十幾個小朋友只有兩位老師其實是不夠的,有時小朋友玩的太盡性不受控制,我很想用嚴肅的表情瞪他們,可是老師們都很有耐心的在旁說服,我看了很佩服。我說老師“你很有耐心,這樣好好”他卻說只要你想小朋友只能在托兒所時玩,回去沒有人可以陪他們玩,吃飯洗澡都得自己來,這樣你就捨不得罵他們了,他們只有在這裡有同伴陪他們玩,可以享受童年的樂趣。托兒所的老師們每個月的薪水只有外面公司的一半,卻很心甘情願的當一個鄉村的小老師,我覺得很了不起。這次的服務隊讓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與以往不同的經歷,讓我反省自己,我能給予過什麼,對自己的國家能有什麼供獻等等,往後希望我能夠以自身的力量幫助貧窮的人們。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泰緬服務週--聽說玩樂捐愛心!!

2009.5.18(一)-2009.5.23(五)

活動內容:

1.聽說玩樂捐愛心

週一到週五中午11:00~14:00 鹿鳴堂前廣場
現場有泰緬相關的文化介紹及小遊戲活動,並有義賣徽章、相關小吃及小額募捐活動,歡迎大家一同來玩樂!!

2.主題演講

『流』在緬甸:聽異鄉人~憶鄉事

時間:5/18(一)19:00~21:00
地點:二活三樓 Global Lounge
分享人:楊仲青(前緬甸同學會楊會長)
還記得「異域」裡的遠征軍嗎?讓我們來關心1940年代遠征軍在緬甸的故事,已經在緬甸生活半個多世紀的他們內心對「祖國」的掛念是什麼?聽聽他們的鄉愁與排除萬難辦建華文學校的歷程。


服務,看見自己:2009 UN世界難民日in台灣

時間:5/21(四) 19:00~21:00
地點:二活三樓 Global Lounge
分享人:賴樹盛 (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駐泰領隊,《邊境漂流-我們在泰緬邊境2000天》作者) 為響籲聯合國6月20日的「世界難民日」,透過和平服務團在泰緬邊境的服務經驗,聽見與瞭解那些因為天災、政治情勢、歷史事件而受到迫害的人們,並從服務當中向他們學習。


泰緬影像夜:服務團的紀錄與呈現

時間:5/23(六) 19:00~21:00
地點:活大 202室
透過緬甸舞蹈、服務團的點滴影像來開啟泰緬地區服務與交流的平台,除了美味的泰緬小吃外,當晚將邀請在泰緬地區服務的志工、組織及關心泰緬事務的善心人士,彼此交流打氣,讓泰緬的聲音更多人聽見。

3.涼拌公益:緬甸料理義賣

時間:5/23(六)14:30~17:00
地點:鹿鳴堂廣場
你對緬甸料理有興趣嗎?公益活動一定要是名人來做嗎?週六下午歡迎與我們一起「學涼拌做公益」,透過短短的時間參與緬甸美食的製作,接著義賣成品,讓你我的愛心從這裡出發。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2009, April 30, 社課

這次設課邀請到一名攝影師旅遊
他旅遊至很多國家
有他自己一套對文化的觀點
或許和志工服務感覺關連性較低
但多聽聽不同的見解說不定也會有幫助

附上講師的網址:
http://blog.dcview.com/blog.php?m=AjwCblAy&ac=Az5QPAxl

2008年田野收穫

今年八月份本服務團有幸到緬甸地區的華校作了約三個星期的服務,我們停留了四個城市:仰光、瓦城、眉苗以及臘戌。共作了兩間華文學校的服務,其中包括眉苗的年多學校以及臘戌的聖光中學(參加課程的學生包含當地其他三所華校)。此份田野收穫心得是在服務過程中與學生、老師們互動訪談下的紀錄所整理出來的,希望能提共閱讀者瞭解緬甸華校運作的現況的材料,同時作為服務團未來服務方向的參考。

目前緬甸華文學校在辦學上遇到的困境不外乎以下所列幾點,

1.師資不穩與不均目前緬甸境內沒有一所學校下有以培育華文師資為方向的課程與學位證照,師資的培訓往往透過過台灣、中國兩地不定期舉辦的師資培訓營,近兩年中國在緬僑務辦事處有給緬甸漢語教學的名額,提供漢語師資教學培育的管道;台灣方面,雖然早期台灣屏東師範學院與緬甸華校有過培訓關係,但近年因台灣僑務對緬甸華人的關注較低故緬台的師資培訓合作不再。一般說來,在華文學校中擁有華校國中畢業、高中畢業資格者即可教授國小生或國中生,雖然教材固定,但沒有一套完善且有系統的教育訓練,加上擔任華校教師並無特殊保障,老師們多半為了生計考量而加入華教行列,更強化了華校師資的不穩與不均。

2.華校私有的限制緬甸政府於1965頒佈「私立學校國有化條例」。自四月起至次年四月間全緬甸的私立學校由政府接管,致使華文學校幾乎全面停辦關閉,自此華人失去學習華文的正式場所。因為華校不為政府所承認,所以學校每天的上課時間需排在緬文學校上課外的時間,一天平均僅有四個小時,學生在華文課程學習的時間有限。且華校的上課時間不時會受到當地華人與軍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受影響,比如臘戌地區前年(2007)發生的「鬥毆事件」(華校學生毆打政府官員的兒子),一度讓當地華文學校停止上課,在開放後又縮減上課時數。

3.大學就學管道狹窄 目前華人子弟往海外如中國、台灣、新加坡等地(亦有少數至歐美國家唸書)就讀大學的情況普遍,但有系統的招收緬甸華校學生的學校很少,名額有限且不穩定,如來台就讀大學的聯招今年停辦。且海外就學的性質單一乃一般大學,少有技職體系或藝術專科學校可供選擇,且畢業之後的就業方向又是另一個問題。

2008服務心得 -- 許婉容 臺灣大學人類所一年級

先謝謝團隊給自己這個難得的機會到緬甸服務,有機會實際參與行前準備與演練,更謝謝贊助者們的物資與各項贊助,以及同行的緬甸僑生伙伴,因為他們的協助讓團隊對當地的狀況掌握更快。自己因為這趟服務行獲益良多,不僅來自相互扶持的服務伙伴還有那些真誠回應我們的行動的服務對象,真的很謝謝。

帶著服務的熱忱與對異文化經驗與現象的好奇心,下了飛機後,我盡情感受緬甸街頭的煩亂、英國殖民時代下的建物與街景、多族群的生活特色:食物、服裝與信仰等等。若以現代化這把尺來評斷緬甸的發展,加上全國普遍與外界資訊、經濟、醫療乃至教育面的相對封閉,不難歸納出緬甸今日的現況,與其由軍政府執政的策略息息相關,正因為如此,緬甸相對地避免了過渡開發對自然環境的衝擊,因為全國的不定時與不穩定供電使得緬甸境內並無大型工廠與蓬勃的工業發展,人民的經濟重心仍以經營小店鋪形式的經濟為主,緬甸的經濟核心約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掌握在華人手中如經營土產、玉石及交通運輸的事業。

這次我們總共去了四個城市:仰光、瓦城、眉苗及臘戌,四個城市的氛圍與街景都很不一樣,其中仰光華人緬化的程度最深、瓦城作為教育、經濟的重心城市有較佳的都市規劃,眉苗因為氣候宜人乃八0年代緬甸開放鼓勵觀光的重鎮,而臘戌的華人相當集中且華校眾多,華校在臘戌的運作與管理較有系統。其中我們在眉苗的年多學校累積了較長的服務時數,這讓我們跟學生有比較多且深互動,學生普遍給與「唸書」較高的評價,家長一般也都非常支持與鼓勵學生唸書或至國外求學,其中一位學生跟我說他的夢想就是來台灣唸書,這讓我意識到緬甸華人與台灣的密切關係是需要被瞭解與記錄的。同時對服務團起著強化學生來台唸書的動機感到高興,一直認為不能給予服務對象什麼的我,更相信與學生互動時產生的對彼此的正向的刺激與反省,那種互益流轉於當下互動的彼此,對我來說才是最切實的。

我最大的收穫不僅是對緬甸這塊土地及其上的華人有更多的認識,對什麼是服務、什麼是生活有更具體的經驗可思考,希望明年能再參加這樣的服務活動!

2008服務心得--楊榮幸 台灣大學地質系四年級

再見家鄉服務隊(Return 2 Myanmar),這次是第二次到緬甸做國際志工服務了。我覺得很幸運兩年的暑假都參加了這個團隊,也很榮幸能跟大家一起出團做服務,我相信這是我跟大家的一種緣份。謝謝大家在我的人生中,給了我一段美好的回憶。

這活動從三月份就開始籌備,一直到出發前,經過無數次的開會、聯絡、募款、準備教案、預演等…光是事前準備就花了很多工夫,卻也能將團員的心更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更加認識彼此。在這籌備的過程當中,我們都會一直在想,要給小朋友什麼東西,對他們來說什麼才是最適當的?

今年教學組,也準備了很多有趣的課程,跟去年不同的是,這次的服務讓我們更加的了解了華僑文化歷史背景。 這次我們有選了“第一次”及“你是我的花朵”這兩首歌來做舞蹈教學, 在華僑學校服務的這幾天,每天的開場一定是舞蹈,這不僅是帶動了學生以及我們團員的氣氛,也為當天的臘戌學校及眉苗年多校園注入了一股活力呀!還有其中一個教案是做“再生紙”,由於人數多的關係,所以只能分組做,而這次做再生紙,是因為拿到了比較大張的紙,所以要把紙撕很碎,才容易把它泡得更爛,其中只要有一兩個同學沒有把紙撕碎,那麼做出來的成果就會變得很粗糙。那這就教導了他們,大家要齊心協力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第二天 看著小朋友手上拿著自己親手做好的再生紙,有的還在上面簽上自己的名字,互相交看成果的喜悅,看到他們開心的表情,我也很開心,他們都做到了。

其實帶營隊最大的困難是要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像臘戌托兒所的小朋友因為太小了,只會吵只會鬧,真的是要用耐心去哄,他們才會乖乖的聽話。或許有些事情並不容易完成,但我想我們確實做到了。短短的數天相處,能為小朋友帶來什麼樣的助益以及影響,這些我無從了解。其實也明白一個小小的營隊活動,對於孩子的未來並不會有多大的影響或幫助。但就算是帶給他們一個快樂的暑期生活,也就很值得了。

看到在眉苗的結業典禮上,不管認識不認識的小朋友們,都跑過來跟大哥哥大姐姐留言、拍照的情形,其實真的令人很開心,也覺得大家的辛苦有了代價。這次的營隊,我真的覺得創造出了很多無法再重來的回憶,一起辛苦 一起狂歡,一起流汗 一起笑,這些情景只能在記錄的影片與回憶裡去找尋了,因為接下來這一年,有的人會繼續升學,有的畢業後會回僑居地,而不能再跟大家一塊創造。這是一段無法再有的時光…

21天的服務結束,真的讓我這個暑假有了不一樣的充實。參與志工計畫不只創造了很多美好的回憶,也讓我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謝謝這段日子以來幫助過我們的所有朋友,因為有你們的幫忙,才使得這21天的服務順利完成。也謝謝我親愛的伙伴們,因為有你們“再見家鄉”才會成立。

2008服務心得-- 晏祥旭 台灣大學外文系五年級

這一趟服務旅程中的所見所聞對我生命有很多的衝擊,也挑戰了在這比較文明世界裡學到的東西,接受到的各樣觀念。

從緬甸到台灣來唸書已有四年,在台灣的學習,很多事是在緬甸所沒有看到過的,所碰到的問題是從來沒有想過的。四年來,我沒有忘記我的國家,我一直在思考緬甸這國家的問題出在哪裡,什麼樣的方法或政策能改變這國家。我不斷的學找答案。四年過去了,我心中對這些問題也有了我自己的答案,我也覺得這些方法能夠幫助到我緬甸的同胞們。

興致勃勃的我帶著我紙上談兵的政策回去緬甸。在經營社團當中我深深的體會到說總是比作容易,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明知如此,我還是不放棄我的想法。在甸這種一切都是不進入正常軌道的國家,我哪套偉大的哲學更是行不通了。就拿緬甸僑教來講,目前面臨一很大的問題是師資嚴重不足。在台灣,這根本不是問題,很容易就可解決,但在緬甸卻非常的困難。因為當地的師資缺乏,所以要請台灣或中國大陸的老師,要請這些老師馬上就會碰經費不夠的問題,經費解決了又會有政府政策的問題,政策搞定了後又會有一些私下的問題要處理,要完全克服這一切不只是要花上很多的時間,更是花上很多的精力。類似這樣的問題比比皆是。當我知道這樣的困難時我很洩氣,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能做,一點都幫不上忙。

我必須說這樣的經驗對我來說非常的寶貴。我感覺到我在經歷不斷成長的過程。就像蛇一樣,四年前從緬甸來台灣我脫了一層皮,在台灣的學習和思考又幫助脫了一層,這次去緬甸又脫了一層,每一次的脫皮雖然不容易,但也帶來了無價的成長。

2008服務心得-- 張佑謙 台灣大學醫學系四年級

從四月多開始籌備到現在,募款活動、無數次的開會、學緬語、寫教案、在研一移動物資,一到上飛機的前一刻都覺得很不真實,板子上面寫著:台北-仰光。仰光,這個讓人難以捉摸的都市,彷彿與世隔絕一般,這個一天只有六班飛機出國的機場,機場大廳冷冷清清,不像是一般人潮源源不絕的國際機場。緬甸,這個國家就像是被世人所遺忘的一塊土地,可是上面的人文風情對我來說卻又不那麼多遙不可及。

到了仰光附近的寺廟托兒所,看了看地上,沒有柏油路只有泥土和石頭鑲嵌在一起,這很遙遠嗎?不,當我把照片拿給家人看,他們說跟他們小時候很像,幾十年前的台灣原來就是這樣阿!而寺廟裡的設施看了看只能說難以想像,難以想像的簡陋,由木板疊成的屋子,望下看可以看到下面的泥巴水和一堆垃圾,許多小朋友就在簡陋的屋子之中學習,我們看了看環境,今天的任務是發送物資,而我們發的動作有一點打擾到他們,這讓我有一點沉思是否這個動作有給人自認為是給予者對受者的態度;第二個是因為我們某些資訊沒有掌握到,導致之後當我們繼續地參訪寺廟,發現有更多更貧窮的學校,但是我們已經在最初碰到的學校將物資發光,所以可能導致資源不均的行為,雖然是在發展中國家,而看似物資缺乏的地方,一般會認為說有東西就好了,可是常常忘記了”均”的概念,這可能是我們以較為發展的國家角度來看相對於我們貧窮的國家的盲點。

到了眉苗服務的過程,發現當地的孩子所缺乏的是更多資源和一個宏觀的世界,他們都很認真也很獨立,但是所擁有的資源比如說學習上用的還是台灣以前的課本,課本的資訊可能都有錯誤,比如說地名和年代都是舊世界的,在世界觀方面他們一個很好的出路就是留學台灣、大陸、新加坡,不像我們的留學生很多都要往歐美發展,如果從單一國力強大的價值觀來看,他們相對於我們台灣的學生的視野會比較狹小,然果不出國就要待在緬甸,而緬甸是一個封閉的國家,經濟民生都是相對落後的,如果想要跟別人競爭又面臨無法出頭天的軍政府將何去何從? 如果不要只是從進步史觀的角度來看的話,其實我們不大有權力擅自說””緬甸是個如何落後的國家”,因為在緬甸的這幾周我感覺到那裏的人民其實不太需要像台灣或已開發國家的人那麼憂慮,沒有手機干擾,加上宗教的影響導致認命樂天的個性,在佛塔中可見許多虔誠的信徒,在環境方面緬甸除了亂丟垃圾之外沒有什麼汙染,路邊可見美麗的稻田,我想如果將快樂視為最高價值,緬甸的人其實過的生活不一定是不好,這屏除了許多守時、守法等等現代化的至高概念,我想這有一點吊詭,可是我看到的是人的彈性和無限的可能,這個在充滿競爭的台灣社會是無法見到的。

2008服務心得--楊仲青 台北醫學大學醫管系四年級

這次去緬甸服務一直不確定的我,最後還是很榮幸的加入了團隊去緬甸服務。因為我本身是出身於緬甸,而同時在華文與緬文教育下成長,因此才有機會到台來求學,所以這次以回饋的心情去緬甸服務。這次的服務對象是僧侶所辦的緬文學校和華文學校,在這服務過程中有了很多的感想。
緬甸僑教以宗教為名開辦,而緬甸華文學校辦校理念一直以來都是傳承中華文化,這理念雖好,但是在這年代裡只是這樣是不夠的。當然傳承中華文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學校也要必須要對在校求學學生的未來方向思考,在這一點上目前華文學校是還可以加強。歷年來就讀華文學校之同學每年可報考台灣招生的聯考,透過這樣的程序可來台念書,也因此成為在華文學校畢業之同學唯一的出路。近年來中華民國對緬甸僑教政策有所改變,台灣政府是否會繼續招生緬甸的僑生,也成為一個問題,同時華文學校也面臨著危機,因為沒有聯考後就讀華文學校的同學有明顯減少。所以華文學校必須要思考如何把危機變轉機,讓學校有希望,讓學生有未來。
華文學校長久以來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師資缺乏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高中畢業教初中,初中畢業教小學的情況。當然師資缺乏是有各種的因素,其有部分的原因是工作沒有保障,退休時也沒有退休養老津貼,所以奉獻一生到最後還是沒有生活保障,其實我以前在華文學校服務時就有思考到這些問題。但這一次回去時聽到很好的消息,就是目前緬北地區的華文學校要成立緬甸地區華文教師聯誼會,而這聯誼會的宗旨也就是要解決以上老師所面臨的問題,我相信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華文學校師資缺乏外教學資源也非常有限,所以很多學生都缺乏課外知識及世界觀。因此我認為這次的課程對他們是有很大的幫助,而我們的服務也特別有意義。期待現在所播的種子,能有開花結果的一天,所以大家加油吧!

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

開張了!!

>>國際事務研習社。再見家鄉服務隊

國際事務研習社 (International Affairs Society,簡稱IAS) 的宗旨 ,在於透過平時的國際時事討論與國際活動參與,培養台大學生的國際觀,而國際志工正是國際參與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本社團除了延續去年八月的緬甸海外服務團,亦與至泰北服務的青年自組團隊「椰晴小泰陽」合作,共同推廣青年參與國際志工的行動。

IAS 的緬甸「再見家鄉服務隊」是一群由在台緬甸僑生與台灣學生結合 ,共同建立一個新國際視野的團隊。緬甸學生可以將在台灣所學之新知及專業技能回饋到家鄉的母校,而台灣學生可以實際參與國際服務行動,提升當地教育水平與生活知識,同時展現台灣青年對於該計畫之行動力。
>>服務時間、地點、對象
2009 8月(此乃預定時間,屆時會配合緬甸當地的狀況與團員方便的時間做調整)
緬甸眉苗、東支之華文學校約3所 國小~高中(在台緬甸僑生母校)


>>服務內容

生命教育、衛生教育藉由服務緬甸華文學校,提升華文教育之創新以及提供基礎生命教育於華人青年,讓他們了解生命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處理生活中的問題與情緒管理。另外也希望能改善當地衛生保健之習慣,加強自身保健之知能,以彌補緬甸醫療嚴重不足與落後之窘境,使之有效提升當地整體生活品質。

>>其他

今年也將增加與教師交流、田野調查計畫,以認識眉苗與東支地區之教育、衛生與貧窮狀況,尤其是將當地華僑學校的教育情形資訊帶回國內以在未來提供更多符合需求之資源。

>>服務訓練

計畫的籌備需要經過募款、和當地溝通聯繫、準備服務課程與田野調查方式。另外我們也將籌辦讀書會來讓志工對國際服務有更廣的認識。

開會時間:週末擇一時段為出團事務做準備
社課時間:每週四晚上18:30~21:30

課程內容包含急救訓練、田野調查概論、國際志願服務概況、泰緬社經狀況與公共衛生、泰緬人文概況、基礎緬語訓練、台灣非政府組織田野經驗分享、志工心態準備。